盡管在“十一五”時期,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減排取得較大進展,但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任務依然十分艱巨。一方面,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目前仍以生產基礎原材料產品為主,精細化工產業比重不大,能源消耗較高、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特點一時還難以徹底改變;另一方面,近幾年石油和化工產業年均增長率均在20%以上,這相當于幾年就再造一個同等規模的石化產業。這樣一個產業結構,這樣一個發展速度,要實現能耗下降20%、排放減少10%的目標,是十分困難的。
未來五年,被認為是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時期,我國已經進入由石化大國向強國轉變的攻堅階段。與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等發展命題一樣,石化行業節能減排再次面臨社會發展考驗。
四大指標考量工業節能減排
根據國際能源署資料,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國。另有數字統計,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能耗約占工業能耗的17.4%,位居所有工業部門的第二位,其中,化工行業約占工業能耗的9%。
高能耗使我國在碳減排方面承受著巨大壓力,也制約了國民經濟生態化發展。“石油和化學工業快速健康發展必須解決消耗大、污染嚴重的問題,否則,我國經濟發展將難以為繼和不可持續。”中國化工機械動力技術協會孫騰良強調說。
今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有關專家論證《“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規劃》確定了“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在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及工業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約束性指標上,考量我國工業節能減排。
該《規劃》明確指出,2015年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別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據工信部副部長蘇波透露,除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之外,有三項指標比之前初步確定的要求更高。
這四大指標猶如四把“尺子”,可以肯定,對石油和化學工業,今后,國家將考量得更細、更勤。來自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的統計顯示,2009年,全行業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相比2005年,分別下降16.4%、58.1%和14.1%,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提前實現了“十一五”國家規劃目標。盡管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今后五年,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依然面臨能耗高、污染重,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的局面。專家指出,對行業發展來說,這四大約束性指標不能作為最低要求,還有很大的節能空間可挖。
化工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化工行業消耗能源約占全國耗能總量的15%,廢水、廢氣和廢棄物的排放量在工業中也位居前列,是我國節能減排的重點行業。能耗和物耗的強制降低,意味著企業要采用新的工藝和投入新的設備,勢必增加高耗能行業企業的投入,而排放物的減少,意味著企業要加大對環保設施的投入,這些無疑會加大這些行業的成本,對企業是嚴峻的挑戰。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產能過剩。近幾年來,我國氮肥、純堿、燒堿、電石、黃磷等傳統產業的投資增長速度過快,導致傳統大宗石化產品的產能過剩、裝置開工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等問題。以我國“十一五”期間躍升全球產量第一的甲醇、燒堿、聚氯乙烯為例,2010年這3種產品的開工率分別不足45%、72%和54%。由于“十一五”期間石化行業大多數產品產能大幅增長,產品供給已經由“整體數量短缺”變為“結構性過剩”,因此,調結構、淘汰落后的任務十分艱巨。同時調控機制不力和地方保護,使國家產業政策不能得到貫徹落實,抑制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產品產能過快增長的勢頭難度很大。
第二,企業節能減排的基礎工作薄弱。化工企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統計辦法很不健全,有的是十多年前制訂的,已明顯不適應當前行業發展的需要;有的根本沒有標準,需要立即研究制訂。即使是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也有很多需要各行業協會幫助核實。與此同時,化工企業節能減排能源計量和管理隊伍薄弱,許多企業沒有專職的能源和環保管理機構和人員。
第三,節能減排技術的開發力度不夠,技術支撐不足。這些年化工企業在擴大規模上投入較多,而用于節能減排的技術開發投入不足,在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研發上投資力度不夠。即使有一些企業開發出好的節能減排技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也不愿意在行業內共享。
此外,對于已經具有成套節能減排成熟技術的行業,國家在技術、設立專項支持方面,也顯得力度不夠。
專家呼吁科技節能
《石油和化工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南》,對節能減排設定了約束性指標:201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均比“十一五”末下降15%。COD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均減少10%,氨氮排放量總量減少12%,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8%,廢水達標排放。化工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5%、有效處置率達到100%。全行業清潔生產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針對這個目標,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李勇武會長指出:“石油和化工行業節能減排潛力巨大,發展節能環保這一戰略新興產業有很大的空間。”在《指南》發布會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李壽生認為,在節能減排上,國家關停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項目,“拿民力”的同時,更要“拿潛力”:“以化肥企業為例,假如以煤為原料的大型氮肥制造企業,其平均能耗能達到全國工業平均水平,一年就可‘拿回’效益50億元。”
挖潛空間巨大,降耗亟待深入。國家發改委工業司蔡榮華處長說,目前國家工業能耗降低25%,全國能耗水平才能整體降低20%。而盡管石油和化學工業對降低能耗的要求較高,但實際上,能耗只降低了十幾個百分點,余地很大。
另外,一些專家指出,節能減排還重在理念認識。目前除北京、西藏外,國內有29個省份有化工園區,全國省級以上化工園區多達60多家。地方石化基地項目投資過熱,重短期經濟、輕長遠發展,安全環保、能耗壓力已經成為園區發展的主要問題之一。
中國工程院專家認為,中國不能重復發達國家走過的高消耗道路,能源發展模式必須進行重大創新。針對“十二五”能源規劃及地方煤化工發展,國家能源局巡視員陳世海指出,目前國內煤化工項目對節能減排認識還不足。他認為,節能減排,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等,加強認識之外,還需要科技創新來支撐。
李勇武指出,“十二五”時期,石化行業要大力發展能源節約可替代技術、二氧化碳減排技術和綠色化工技術等,推進土地集約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廢棄污染物的集中處理;按照循環經濟要求,規劃建設和改造各類化工園區,培育一批清潔生產示范園區;建立主要耗能設備和用能產品“能效領跑者”制度;加強重點企業的節能管理,推進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