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石化發展呈現出新格局:石油生產重心“西移”,煉油生產中心“東進”,這一趨勢值得關注。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3年1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統計和預測,2012年世界經濟增長率相比2011年3.8%的增速有所降低,但仍達到3.2%。中國的增速為7.8%,仍保持世界最高發展速度,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亮點。在這種經濟背景下,全球石油生產和煉油發展格局出現了一些新變化,其中石油生產重心“西移”、煉油生產中心“東進”的趨勢值得高度關注。
世界石油開發中心 “西移”
世界石油生產中心的“西移”趨勢主要表現為:地處西半球的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等美洲國家石油儲產量近年來大幅增長,正逐步成為繼中東之后,全球油氣勘探開發的新興熱點區域。據美國《油氣雜志》最新統計,受益于近年來頁巖油氣的大力發展,2012年美國石油產量達到3.16億噸,比上年增長11.8%,年均增速為美國石油業1859年以來的最大值,其產量排名世界第三。加拿大依靠豐富的油砂資源,石油儲量躍至全球第三,達到237.83億噸;2012年石油產量達1.55億噸,比上年增長6.6%。委內瑞拉依靠其巨大的重油和超重原油資源,已取代沙特成為全球探明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2012年的探明儲量達到407.63億噸,比上年發布的統計數值增長了40.91%。
亞洲成為世界石油需求和煉油增長主力
伴隨著石油生產重心的西移,全球石油消費重心和煉油發展中心進一步轉移至東半球國家,其中來自我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油氣需求成為全球油氣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在全球經濟曲折復蘇背景下,世界石油需求重新進入上升通道,需求增長主要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最主要是亞洲國家。而經合組織國家的石油需求仍然處于疲軟狀態,尤其是歐洲石油需求處于下降趨勢。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2013年2月的統計,2012年全球石油需求為8980萬桶/日,比2011年增長1.1%。主要受中國等非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消費量上升以及日本由核能轉向石油消費的推動。亞太國家2012年石油消費量增幅最大,增長100萬桶/日,達到2950萬桶/日,占世界石油需求總量的32.9%。預計2013年全球石油需求達到9070萬桶/日,增長1%;其中亞洲國家消費量為2990萬桶/日,年增速為1.4%,大大超過全球石油需求增長速度。我國2012年的石油消費量達到960萬桶/日,比上年增長4%;預計2013年石油需求將達到998萬桶/日,增長4%。印度2012年石油消費量達到375萬桶/日,增長2.7%。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是世界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力量。
近年來全球新建煉油廠絕大部分位于亞洲和中東,歐美煉廠關閉和出售的事件頻現。部分公司如美國馬拉松石油公司、康菲公司實行了上下游分離的策略,煉油業務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煉油企業,美國赫斯公司也正在進行煉油業務剝離。據美國《油氣雜志》最新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球煉油總能力達到44.48億噸/年,較上年增長4550萬噸/年,增速達到1%,相比2011年0.2%的負增長有了明顯回升。煉油能力的回升主要是由于亞洲煉油能力的增長,亞洲地區的煉油能力2012年增長了3600萬噸/年,達到12.82億噸/年,占全球總能力的28.8%,高于北美,穩居世界第一。北美和東歐地區煉油能力也有小幅提高,分別達到10.80億噸/年和5.30億噸/年。中東、南美洲和非洲地區的煉油能力與2011年基本持平,分別為3.64億噸/年、3.30億噸/年和1.61億噸/年。西歐地區繼續受經濟衰退、煉廠關停等因素影響,煉油能力下降了2000萬噸/年,至7.02億噸/年。
世界煉油工業繼續向規模化方向發展
世界煉油工業繼續向規模化方向發展,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據美國《油氣雜志》統計,截至2012年底,全球共有655座煉廠,平均規模達到679萬噸/年,與2003年相比,煉廠數量減少9%,但平均規模提高了19%;單廠規模持續增大,由572萬噸/年上升到679萬噸/年。排名世界前十的10家煉油公司的煉油能力達到16.5億噸/年,占全球總能力的37%。規模在2000萬噸/年以上的煉廠達到22家。委內瑞拉石油公司Paraguana煉油中心以470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成為世界最大的煉廠。在全球最大的10個煉廠中,有8個煉廠位于亞洲和中東。我國的中國石油大連石化和中國石化鎮海煉化的煉油能力均已超過2000萬噸/年,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都已躋身世界十大煉油商之列。
預計未來幾年,世界新建煉油項目仍將主要集中在亞洲和中東地區,歐美地區的煉油業務調整和重組還將繼續,這促使世界石化工業的發展重心加速向具有市場潛在優勢的亞洲和中東地區轉移。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